本周,A股市场仿佛成了电风扇,各大板块轮流上台,从低空经济到机器人,从量子计算到AI应用,再到910C,一日之内即可完成一场板块的“大轮转”。然而,周五电扇突然熄火,大盘急剧下跌,上证指数午后经历多次跳水,最终收跌3.06%,大部分行业迅速降温,唯独可控核聚变板块仍保持着热度。东方精工连续七天涨停,弘讯科技四次封板,永鼎股份连续两天涨停。
从短期逻辑来看,A股核电板块的炒作主要源于美股的映射。美国核能创新公司Oklo本周前四个交易日涨幅超过40%,其他相关个股如VST、SMR、CEG、TLN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在美股的带动下,A股市场对核电资产的兴趣骤增。
在国内,11月20日,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业务范围涵盖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由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投科创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申能诚毅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股。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核聚变领域已有较早的布局。
AI时代的核聚变前景
进入AI时代,可控核聚变行业的前景显得尤为广阔。从产业角度看,核电的预期升温主要得益于AI技术带来的巨大算力需求。
英伟达CEO黄仁勋曾表示,数据中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核电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亚马逊、微软、谷歌、甲骨文等全球主要的数据中心供应商都在积极寻求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近期,亚马逊与Dominion Energy、Energy Northwest以及X-energy签署了战略协议,而谷歌则与核能初创公司凯罗斯电力签订了协议,计划购买其拟建的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的电力。这些大公司的动作无疑给核能市场带来了热度。
此外,国内政策对核电领域也加大了支持力度。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了目标,希望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特别是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受控核聚变等领域提前布局。
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算力的需求激增。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数据,2023年全球算力规模增长了超过50%,并预计将进一步大幅增长。在这种背景下,核能作为未来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分支,其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国内核聚变产业的布局
全球有约35个国家投入核聚变研究,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等处于领先地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通过国际聚变ITER项目协作研究。
可控核聚变是指小质量元素的原子核聚合成为重核所释放的能量。与核裂变相比,可控核聚变释放能量大,原料来源丰富,安全可靠、环境友好、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少。
然而,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可控核聚变目前还处于0到1的阶段。主要难点在于,核聚变需要在上亿度的温度下才能发生,目前任何材料都无法承受这么高的温度,因此,核聚变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于对等离子体的约束。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郑雪博士预测,预计再经过20多年的时间,也就是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左右),聚变能可以实现应用。目前,国内A股大部分公司还处于早期概念阶段,参与投资需结合资金动向、情绪轮动以及自身的风险偏好。
图片保留
[请在此处插入可控核聚变相关的图片,例如核聚变实验装置、相关公司标志等,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