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许多人曾认为,钓鱼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是那些生活无忧者打发时间的消遣。若生活拮据,食不果腹,谁还会闲情逸致地去钓鱼呢?
曾经,我也是这般想法。身为渔具店主,我认为钓鱼运动与泡澡、KTV无异,若生活拮据,又怎能去购买昂贵的钓鱼装备和鱼票,这难道不是不务正业吗?
因此,开渔具店之初,我效仿其他店家,特意在收银台放置了提示牌:“小本生意,概不赊账。”
开业初期,店铺人气尚可,但时日一长,客户渐渐减少,我对此感到十分困惑。这时,一位与我相熟的钓友给了我提示:你的同行不希望你的店铺成功,他们正在以低价竞争,试图夺走你的客户。
这个建议使我更加坚定了将渔具店经营好的决心。由于我已提前在PC端和手机端做好了网络入口布局,加上周边钓友圈朋友众多,我通过代理差异化和自主研发的方式避开了竞争对手,渔具店渐渐有了起色。
早期的渔具店生意兴隆,每家店都有自己的忠实顾客,犹如铁粉一般。每天,一群铁粉在店里相聚,欢声笑语,为店铺增添了人气。
我的店铺开业较晚,为了营造店铺人气,我每天在饭点前会向钓友发送信息,邀请他们来店里聚餐。
当然,他们来聚餐时也会带上一些小菜或酒。此外,每次一同出钓归来,我也会留客人在店里用餐。
通过网络宣传和口碑传播,店铺的人气逐渐高涨。每月我还会举办一次钓鱼比赛,吸引更多人前来。
随着大家关系日益亲近,我们开始以兄弟相称。既然是兄弟,有些小忙自然是要帮忙的。比如,有人家里有事,我们都会互相帮忙。
然而,问题也慢慢浮现。比如赊账。有些老顾客经常来店里买东西,久而久之,他们开始赊账,承诺下月还款。更有甚者,有人直接伸手要现金...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根据每个人的诚信度来评估风险。如果我觉得对方可靠,就会赊账给他们。
我也知道签字、按手印更为保险,但考虑到面子问题,我并未这么做。通常,我只是在自己的本子上记下他们的名字和欠款金额。
但到了第二年底,我清算后发现竟有两万多元的烂账未收回。于是,我开始逐一联系这些顾客。
第一次发信息时,我会尽量委婉,比如提到年底进货资金紧张等,希望顾客能尽快还款。大多数比较自觉的顾客会及时还款。
但那些没有回复信息的顾客就比较棘手了。其中,我记得有一个小青年,第二次来店里买了二十多元的东西,说没带钱,我慷慨地表示可以先用着,下次再来拿钱。结果,半年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回来。
我给他打电话,他却矢口否认有此事。我要求他过来核实,结果他再也没有出现过,甚至屏蔽了我的联系方式。
另一个小伙,看上去也挺有钱,多次来我们店消费,但后来拿了五百多块钱的渔具就不见踪影了。
他接电话时答应得好好的,但到了约定的时间却总是食言。经过几次反复,最后连他的电话号码也换了。
后来我听说他仍然在继续钓鱼,甚至还在别家渔具店购买了更高级的装备,并向他人炫耀。
这让我感到十分气愤,好心赊账给他,他却恩将仇报。我不仅一分钱都没拿到,还损失了一位顾客。
一气之下,我找到了他的老家,当着他的父母的面把钱要回来了。
还有一位大户,起初答应得好好的,但一直拖延还款。他先是家里有人生病,然后自己换工作,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
拖到第二年,他连电话都不接了。我无奈之下,将所有的聊天记录截屏后起诉到法院。经过法院的传票,他终于乖乖地还钱,一分不少。
当然,也有家里确实有困难的顾客。他们虽然暂时还不了钱,但他们会保持联系,有空还会来店里坐坐。我会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宽裕了再还款也不迟。
另外,还有一种人是专门的赖皮。在我看来,他们就是故意坑人的那种人。一旦和你混熟,就开始赊账。他们知道自己欠的钱不多,最多也就几百元,所以拖着不还或者躲着你,消磨你的精力。这种人,真是让人不齿。
最近我看到一个段子,大致是说:“谁赊给我几千块钱?我要做大爷!”我对这句话深感共鸣:在现实生活中,大爷和孙子之间的角色转换,只需要一个欠条就可以实现。
至今,我手里仍然有几千元的烂账未收回。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别人,我自己也有责任。赊出去的账,就像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明知道这种做法有风险,可我还是贪心地想要赚钱。
不管是大账还是小账,只要一去讨债,哪怕是低声下气地发信息,友谊的小船就会说翻就翻。我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潜在的顾客,他们永远不会再来我这里消费了。
因此,从去年开始,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概不赊账,免开尊口。无论利润多高,我都不会再向外赊账了。
如果有人问我原因,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已经付出了太多,不想再失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