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当事人家属急切希望律师能够办理取保候审(保释)。有的家属认为,一旦保释成功,案件就会不了了之。尽管家属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他们对法律存在误解或无法正确判断取保候审的后果,就可能对案件的走向产生错误判断。
现在,我想分享一些在办案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正确理解取保候审的含义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的一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这意味着只是改变了强制措施,而不是终止了刑事追究。
二、取保候审的申请时机与期限
在任何阶段——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或法院审判阶段(法院)——都可以申请取保候审。通常,申请越早越容易成功,特别是侦查阶段。取保候审的期限通常为12个月。如果到期时案件仍未结案,也未撤案或不起诉,应及时与办案机关沟通,申请继续取保。
三、取保候审的适用情况
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在以下四种情况下才能申请取保候审:
-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从上述情况来看,能够取保候审的案件通常涉及较轻的犯罪或特殊情况,如身体原因或社会危险性较低。在司法实践中,能够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判缓刑的几率较大,但最终不起诉、撤案或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况非常少。也就是说,取保候审后,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会判刑。
四、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数额与退还
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人民币一千元。具体数额会根据诉讼活动的需要、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以及可能判处的刑罚等因素确定。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违反法定义务或司法机关明确的义务,保证金会退还。
五、取保候审期间的注意事项与法定义务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必须遵守以下法定义务,否则保证金将被没收,甚至可能被逮捕:
-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 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 在传讯时及时到案;
-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此外,对于特殊案件,司法机关有权作出四项附加义务,如:
- 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 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 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 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六、取保候审期间的刑期计算
取保候审期间,不折抵刑期。也就是说,如果最终被判刑,取保候审期间不会计入刑期。
(注:图片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