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多地已出台生育支持相关措施,包括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文化支持等。
首先是经济支持。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20余个省份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例如,湖北省宜昌市伍家乡共同村明确规定,生育二孩、三孩将给予一定金额补助,生育二孩奖励2万元,生育三孩及以上奖励5万元。江西省上犹县也出台了“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生育后且已在我县上户口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7000元、13000元”的规定。
其次是服务支持。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的优优托育园,为6至12月龄的宝宝提供了完备的托育服务,满足家长的需求。江苏省苏州市则加快完善“15分钟托育服务圈”,就近就便为百姓提供更普惠、更放心的带娃服务。
另外是时间支持。各省份普遍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至20天的育儿假,各省份产假普遍延长至158天以上。
在文化支持方面,多地大力推进婚俗改革、深化移风易俗,例如河北省滦州市的文明新风兴起,四川省建立全链条婚姻家庭辅导体系,积极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
一些地方出生人口出现“反弹”。例如,广东省上半年住院分娩活产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4%,山东青岛、湖北天门、陕西宝鸡、内蒙古阿拉善盟等地上半年出生人口数量也有增加。这得益于地方推出的生育支持政策,从生育假期的延长、经济补贴的增加,到托育服务的扩展、医疗保障的完善以及社会文化的引导等,真正提升了育龄群众的生育意愿。
受访专家表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需要国家层面打好“组合拳”,并进一步细化政策,引入多方力量参与,保证政策切实落地。建议降低生育、教育、养育成本,建设安全、方便、人性化的生育和育儿支持环境,发展普惠性公共托育服务,并探索建立以支持和保障家庭成员充分发展为目标的综合型家庭福利政策。
(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