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 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必须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 在传讯时及时到案,以便配合调查。
-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被取保候审人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 不得进入特定场所。
- 不得与特定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 不得从事特定活动。
- 将相关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上述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由公安机关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被取保候审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取保候审解析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一种,类似于一种暂时释放,让嫌疑人继续配合调查。但很多客户往往对其有误解,认为取保候审就等于案件结束或者不起诉。实际上,取保候审仅仅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环节,案件并未办理结束,侦查机关仍需继续收集证据,待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取保候审后的案件走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取保候审类型及其可能的结果:
- 犯罪情节轻微取保:此类案件一般来说证据确实充分,嫌疑人认罪认罚,之后可能会由检察机关酌定不起诉。
- 证据不足取保:如果一年之内仍然收集不到足够的证据,公安机关会解除取保候审,案件自然结束。
- 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未成年人取保:这些情况下,取保候审并不能保证案件一定不起诉或判处缓刑,仍然需要根据犯罪情节和主观恶性来判断。
-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还没办完取保:这种情况下的案件,很有可能被起诉和审判。
- 案外人协调取保:如果犯罪情节轻微,可以参照第一点处理;如果严重,不宜过于乐观,很可能会被起诉和审判。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比如司法政策的变化和严打与非严打时期的区别,都可能影响案件的结果。
至于缓刑的问题,取保候审后还能到法院开庭的,说明案件还有争议且情节相对不重。但缓刑必须符合三年及以下的前提条件。如果你的案件在三年以上,那么缓刑的希望就不大。如果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争取,特别是对于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未成年人来说,缓刑几率更高。其他人则需要创造对自己有利的量刑情节,比如自愿认罪认罚、立功、退赃、赔偿被害人、谅解、缴纳罚金等,来提高判处缓刑的希望。
总之,取保候审并不等于案件结束或不起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案件的走向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犯罪情节、个人情况、司法政策等。如果你或你的亲友正面临此类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